自然资源部东海局

East China Sea Bureau,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请选择筛选条件
搜索结果: 包含完整关键词: 包含任意关键词: 不包含关键词:
搜索范围: 全部 标题 正文
时间范围:
排序方式: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顺序
南极冰穹A首次实现白昼近红外天文观测

发布日期:2025-04-21 作者:潘翔 信息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页面浏览量:

  近日,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主导的观测实验,首次实现了南极冰穹A白昼近红外波段恒星观测并测量了台站近红外天光背景,为中国南极昆仑站全时段天文观测开辟了全新可能。

  图为架设在中国南极昆仑站支撑平台上的望远镜系统。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供图
  作为南极冰盖最高点,位于冰穹A的中国南极昆仑站因其绝佳的大气视宁度、极低的红外天光背景和极高晴夜比例,被国际天文界公认为地球表面最理想的光学—近红外天文观测站址之一。此前对冰穹A的台址参数监测主要集中于极夜时段,其极昼观测潜力长期未被量化。研究团队在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期间,将一台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自主研制的近红外望远镜布设于昆仑站。该望远镜采用模块化设计集成了密封耐低温光学镜筒、全密封直接驱动电机等关键技术,显著提升了设备在昆仑站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
  2024年1~2月,研究团队通过在站人员操作与国内远程观测结合的模式,成功开展近红外J波段(中心波长1.25微米)白昼恒星观测实验。此次实验首次量化了冰穹A白昼近红外观测条件。研究团队指出,基于昆仑站地表最佳大气视宁度(~0.3角秒),在同样天光背景亮度条件下未来部署的1米级望远镜由于分辨率提高可将探测极限再加深2个星等以上。凭借南极独特的高纬度地理位置,昆仑站可全年无间断覆盖南天极附近约1/4天区,为实时发现并持续监测J波段亮于12星等的新星、超新星、伽马射线暴等暂现源,以及高精度追踪近地轨道空间碎片提供关键支持。
  在当前的2025年观测季,昆仑站近红外望远镜正持续稳定高精度运行,与可见光波段的南极巡天望远镜配合观测,可以为突发天文事件提供独特的观测数据。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部署更大口径望远镜阵列,并将台址参数测量拓展至更具优势的近红外K和H波段,全面提升南天瞬变天体发现和后随监测能力。
  该研究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联合实施,合作单位包括新南威尔士大学、南昌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