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东海局

East China Sea Bureau,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请选择筛选条件
搜索结果: 包含完整关键词: 包含任意关键词: 不包含关键词:
搜索范围: 全部 标题 正文
时间范围:
排序方式: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顺序
我爱家乡这片海

发布日期:2024-10-16 信息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页面浏览量:

  我的家乡江苏盐城有一片海,名为黄海。
  我出生的那一年,父母赋予了我一个坐标,它位于黄海的西岸,从此我的生命似乎与这片海结下了不解之缘。

落日渔船
  岁月流转,黄河携带的泥沙在这里沉积,将海角变成了肥沃的土地。祖祖辈辈在这里辛勤耕耘,繁衍生息。我的父母一生都未曾离开过这片土地,我也在这片土地上度过了二十个春夏秋冬。记忆中,秋冬季节,父母就会去海边收割芦苇和茅草,用它们来盖房、编织席子,甚至用茅草煮饭。夏天,父亲和叔叔们会去修补海堤,以抵御海浪的侵蚀。
海洋牧场
  我对那片海的最初认识,是在父母的陪伴下,去海边的滩涂上捉黄蟹。我们提着马灯,背着竹篓,与觅食的小黄蟹赛跑。一个晚上的收获,足以让竹篓满满当当。母亲会将小黄蟹捣碎,制成鲜美的蟹豆腐,总能让我们吃得饱饱的。海滩上,野鸟众多,立夏时节,我们会去捡鸟蛋,有大有小,还有绿色的。
  大学我攻读的是工科专业,毕业后进了城,在一家化工厂工作。只有偶尔回家,才能见到海,感觉大海离我越来越远了。直到10年后,我有机会参加公务员招考,进入管理部门工作,这才又重新回到了大海的怀抱。从滩涂开发管理局到海洋与渔业局,再到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虽然岗位不断变换,但我始终围绕着海,服务于海。
霞染滩涂
  近年来,我们在这片大海上开展了许多工作。我们修建道路桥梁,构建排灌水系,对滩涂上的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将盐碱地转变为高产稳产田。我们帮助渔民把小木船升级成大钢船,使他们从近岸走向近海,进而走向远海,能够捕捞回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海鲜。我们还竖起了一台台风力发电机,逐步建立了一片片海上风电场,成功将海风转化为绿色电能。我们建成了“一港四区”,开辟了国际航线,让家乡与世界紧密相连。我们划定了海洋生态红线,设立了海洋保护区,建成了世界自然遗产地,实施了侵蚀性海岸治理工作,尽我们所能保护这片海。我们希望把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这片海保护得更好,然后完整地传承给子孙后代。
  现在,我就在大海边,参与一项重大工程——浒苔前置打捞工作。浒苔的暴发和集聚,给大海带来了绿潮灾害。我们指挥着数百条船只,将漂浮的浒苔打捞起来,还给大海清洁,治愈大海的创伤。
  我爱这片海,我用一生的时光去爱它,也用笔为它写下了一篇篇文章。《红滩涂》描绘了秋冬海滩上那绝美的色彩;《沙洲上面有人家》讲述了海上养殖紫菜的艰辛;《候鸟的国际机场》展示了我们为保护候鸟所付出的努力;《别具艺境的村庄》介绍了大海边也有我们的“诗和远方”……
  我不在别人面前炫耀,我知道家乡的海水是浑黄的、海滩是淤泥状的,与那些有着银滩白浪的海不同,但我始终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家乡的海也一定会绽放出它独特的光彩。2019年,这片海成功申报为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成为中国第一处潮间带世界自然遗产地。百万只候鸟翔集,保护完好的海滨湿地,使得这片海成为众多旅游者喜爱的打卡地。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海风你轻轻地吹,海浪你轻轻地摇。”大海有诗,大海有歌,大海是我命中注定的坐标,是我一生的坐标。